纵览原创|别让“铅”伤了孩子,这些防护要点家长要知道

2025-07-09 15:41:00

记者 张欣媛 李珂

您知道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可能不只是简单的行为问题或营养不足,而是血铅超标在作祟。7月8日,记者从河北省儿童医院和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儿童对铅暴露更为敏感,即使低水平铅暴露也可能对神经系统、智力发育等造成损害。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识别风险、科学预防?专家为您详解儿童血铅超标的危害与防治。

儿童比成人更易铅中毒,严重可致不可逆损伤

“当血铅水平在相对安全范围内时,孩子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随着血铅浓度的升高,危害会逐渐显现。”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医师徐梅先解释,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标准主要依照血铅水平,血铅

根据我国《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2006年)》,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处于100~199微克/升,称为儿童铅暴露或者是高铅血症。而两次静脉血铅水平≥200微克/升时,结合铅暴露情况和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铅中毒。

徐梅先指出,虽然铅暴露对儿童和成人都有危害,但由于儿童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而对儿童的影响要比成年人大。“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等症状,又可能和其他疾病症状混淆时,建议家长将血铅筛查考虑在内,早发现、早干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驱铅治疗。”

铅从何来?警惕这些隐形杀手

那么,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徐梅先表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铅的“藏身之处”比想象中要多。比如汽车尾气、某些工业区空气、食物等。

“铅尘多聚集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空气中,与儿童身高及活动范围基本一致,相较于成人来说更容易摄入铅尘。”此外,如果长期处于铅含量较高的环境中,比如工厂附近等,血铅超标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而劣质玩具的涂料、文具、化妆品、染发剂等可能含有铅,部分彩釉餐具、皮蛋等食品的铅含量也较高。“孩子们有啃咬物品的习惯,一不小心就容易把铅‘吃’进去。”徐梅先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长期停留在车流量大的路段或工厂附近,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日常行为的监督。

如何远离“铅”危害?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郭瑞卿提醒,选购儿童用品时,家长要格外留心那些颜色特别鲜艳、气味刺鼻的玩具和文具,很可能使用了含铅涂料。建议优先选择原木材质、无漆无染料的用品,安全系数更高。

餐具的选择同样重要,那些绘制精美图案的陶瓷碗碟,如果是釉上彩工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铅进入体内。不妨改用纯色、无图案的餐具,并记得定期消毒。

日常活动场所也要注意避开“高危区”。加油站、工厂周边、车流量大的马路旁,这些地方的铅尘浓度往往较高。如果家里有人从事与铅相关的工作,比如印刷、焊接等行业,记得回家先换衣服、洗手,工作服要单独清洗。

此外,可以多给孩子准备富含铁、锌、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瘦肉、牛奶、新鲜果蔬等,这些营养素能帮助减少铅的吸收。要小心皮蛋等“含铅大户”,尽量少给孩子吃。

很多家长可能会漏掉那些随手摆在桌上的化妆品,比如颜色鲜艳的眼影、腮红等,如果被孩子接触,记得及时帮他们清洗干净。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也很关键。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脸,定期修剪指甲,这些简单的动作能有效减少铅尘的接触。

家长们也不必过度恐慌,正确认识铅的存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一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