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4 10:38:00
从“严管重罚”迈向“信用赋能”,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服务”,近日,长治市交通运输局在行业治理领域创新推出货运企业“白名单”制度,通过靶向监管和精准服务双轮驱动,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活力双提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长治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物流作为经济循环“主动脉”、产业协同“连接器”的战略地位持续凸显。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举措,以信用监管为抓手,于今年4月开始货运企业“白名单”制度制定工作,入选企业可享执法检查频次降低、政策扶持优先及金融保险绿色通道等。依据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企业管理等6大类23项指标,经企业自主申报、多部门联合评审、行业公示通报等流程,首批8家优质企业被纳入道路货物运输“白名单”。
“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企业需持续达标方可留榜。长治市交通运输部门对“白名单”企业坚持“非必要不干扰”,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互联网+监管”替代频繁检查;对名单外企业则强化执法力度,通过严格监管倒逼规范运营。这一模式打破传统“一刀切”监管弊端,既为优质企业减负松绑,又为行业树立合规经营、诚信发展的价值导向,为长治市畅通产业循环、稳定供应链、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确保“白名单”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以全链条服务为核心,打出一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开展深度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梳理企业在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形成问题清单;强化政策对接,积极与市政府及金融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深入研究交通运输领域金融扶持政策;搭建沟通桥梁,与银行、保险公司座谈,构建政银保企对接资源库;定制金融服务,组织召开全市道路货物运输“白名单”企业金融专场对接会,联合市政府首贷续贷服务中心、6家银行、3家保险公司,围绕企业需求量身打造“金融套餐”,银企达成初步融资意向860余万元,切实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白名单”企业更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将按照标准持续遴选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白名单”,不断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让更多优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同时,积极探索“监管+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为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