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壁垒!惠州让人才扎根乡土留得住用得好

2025-07-07 09:02:00

  近日,惠州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首次开评,吸引293人申报。这是惠州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作用,吸引和激励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县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州围绕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打破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壁垒,让人才扎根乡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为人才“松绑”,评价条件更贴合基层实际

  2024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印发了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有关方案,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专属的职称评审通道,有效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基层人才发展的职称晋升瓶颈,进一步为基层拴心留人。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方面,惠州在7个县(区)的农村学校推行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对于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一线累计工作满30年,且目前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10年的教师,可直接申报高级教师,并且评审过程中对荣誉、课题、论文等不作硬性要求。

  今年59岁的李老师,在博罗一乡镇中学三尺讲台上默默坚守了40个春秋,他的教学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家长信赖,但由于受制于乡镇教育资源限制,缺乏课题研究平台与论文发表渠道,职称晋升之路十分坎坷。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实施后,受聘一级教师岗位长达26年的李老师顺利申报了高级教师。“临近退休能获得这份认可,是对我40年教学生涯最好的褒奖,也让我更无悔当初选择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定。”拿到评审通过通知时,李老师激动不已。这一政策,让无数像李老师这样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希望,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针对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惠州率先在龙门县开展试点工作。龙门县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农业技术人才,可依据实际情况申报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初级、中级职称。对于长期扎根基层的农业技术人才,在学历、业绩成果、学术论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重点考核其在基层涉农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综合服务能力。在基层一线累计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且各年度考核或绩效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农业技术人才,在评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时可获得优先考虑。

  龙门县龙江镇助理兽医师张先生扎根基层23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没有专利及论文发表不是个人独立拥有,之前申报非定向职称未能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实施后,他申报龙门县基层农业技术专业职称,并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数据显示,龙门县目前有100余名从事农业专业技术的基层人员,近3年年均通过率约为60%。2024年,龙门县“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首次开评,共有19人申报,其中14人通过评审;2025年,共有10人申报,9人通过评审。单年通过率较近3年有显著提高。

  等级晋升更“落地”,限定使用更“扎根”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每年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量,不占用各县(区)专业技术高级结构比例。各县(区)每年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岗位,应不低于符合条件人数的30%。

  对于基层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可自主选择定向评价或非定向评价职称。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取得的基层职称,在龙门县域内长期有效,与非基层职称在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中享受同等待遇,并且在晋升非基层高一级职称时,基层职称的资历年限可合并计算。这一举措让基层人才不仅能够顺利评上职称,还有更多机会获得聘任,有效解决了他们的晋升发展难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方案明确规定,取得基层职称的人员限定在惠州市县域内流动。若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至市直单位,或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流动至除龙门外的其他县域,则无法继续享受相关待遇。这一规定促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干在基层,扎根基层”,因地制宜地为我市各县域培养造就一支扎根基层、符合基层需要、服务基层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助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程。

  “通过实施这些倾斜优惠政策,惠州致力于打造一支稳定且高素质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些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完善,预计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基层建设,为惠州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市人社局将持续充分发挥职称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稳定、吸引、培养和使用中的导向作用,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人社力量。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叶曼茵